计算: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日子(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规律:
阴历定年的依据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绕日一周,即月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354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11日,积至三年,余33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25日或26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
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平年则十二个月。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
农历只有闰月,没有闰年,他的算法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来推算的,他的规律是约三年就有一个闰月。
农历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时间来推算的,每个农历月约小于阳历月日子,所以每三年就要增加一个农历月,这个月就是闰月,而闰年是阳历的,每个闰年是在二月份增加天。
阳历闰年和阴历闰月都有一定的规律,阳历闰年一般情况下年份数能被四整除就是闰年,也就是说每四年闰一次。阴历闰月十九年七闰,在这十九年内有时候隔两年一闰有时候隔一年一闰没有规律可言无法计算。
普通闰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普通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99年不是闰年);世纪闰年:能被400整除的为世纪闰年。(如2000年是世纪闰年,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