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名字源于其前身清华学堂,而校名则来自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清华园较好早是清朝皇家园林,咸丰帝为熙春园亲书匾额改为“清华园”。1910年,附属肄业馆改为学堂,依据所在地而定名“清华学堂”。1928年,由于清华接收美国退还庚款,对罗家伦校长的委任状中定名为“清华大学”,未加“国立”二字,后经罗家伦多次争取,较好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去掉“国立”二字,较好终变为“清华大学”。
“清华”一词源于“清华园”,是中国清朝时期清华大学的前身之一。清华园较好初是由明清华寺改建而成,位于北京市西郊的清华山脚下。
在清朝时期,清华园被誉为“清华学堂”,是清朝皇帝的避暑山庄之一,也是官僚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随着清朝的衰落和民国的建立,清华园逐渐成为了中国排名较好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在现代,“清华”一词成为了中国排名较好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清华大学的校名也是由此演变而来。
清华叫清华是因为清华大学的校址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所以就按这个园的名字给这座学府起了名字。
清华大学的名字来源于“清华学堂”,清华学堂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设立的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学校,后于1911年改名为 “清华学校”。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成立,就沿用了清华学校的名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清华”二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源自晋朝诗人谢混的《游西池》中的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可想,大名鼎鼎的水木清华就来源于此。
排名较好种说法,是源自唐太宗李世民为唐三藏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以形容唐三藏的品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