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二十岁叫桃李年华。原指桃李开花的季节,泛指春天,引申指青春年华,比喻青春年少。常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形容女子,初夏还不是盛夏的样子,所以桃李年华就用来代指二十岁的女子。
花信年华(女子20-25岁):现在女子到了24、25岁,都要被喊“剩女”了,但古人却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非常美丽的称呼──花信年华。花信,是应花期而来的风。节气中的信风,带来开花的音讯,女子年方廿四,也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古代十二岁到二十四岁的称谓:
1、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2、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3、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4、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5、志学:十五岁。
6、及笄:女子十五岁。
7、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
9、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0、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女子二十岁古代叫桃李之年。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为: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女子二十岁,古代叫做桃李之年。古代女子年龄称谓为:金钗之年--女子12岁,--豆蔻年华,指13、14岁的少女,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16岁,桃李年华--女子20岁。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7岁——髫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古代女子20岁称桃李年华。
女子20岁古代叫桃李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