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可以说是一个统称,我认为她包含陪房丫头与通房丫头。虽然后者属于丫头里面级别比较高的,但也只能算是丫头中的一个分支而已。因此经常所说的丫头泛指这一类人,区别于主人,但是他们从事的工作性质是有区分的,本身的地位也不一样。
陪房丫头
前文说到,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便会安排一个小丫环陪伴她,与他一同学习进步,然后等到嫁人时,一般就当作陪嫁一起嫁入夫家,类似于娘家陪嫁的财产。一方面是方便照顾,小姐嫁入夫家,到那里不习惯的话,好歹还能有个自己信得过的人说说话。
大户人家的女子陪嫁一般也会分为三种,一种是亲姐妹,排名较好种是同宗族的姐妹,排名较好种就是这种从小一起长大的丫环。陪房丫头一方面是为了照顾小姐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维护娘家权益的作用。因为古代男子虽然名义上说是三妻四妾,但实际就只有一名正妻,其他的都少侧妻与妾。一旦小姐有什么疾病或许是无法生育,亦或者英年早逝。这就给到陪嫁机会了,他们会趁机顶上位置,确保娘家的利益。
陪房丫头被男主人看中可以晋升为通房丫头,也有的不符合男主人的胃口,年纪稍微大点之后被许配给府里的下人,这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了。
通房丫头
通房丫头大都是正妻的贴身侍女,她们作为正妻的陪嫁,一同嫁入夫家。在成为通房丫环之前,排名较好重身份便是陪房丫头。由于自小与正妻一起长大,情同姐妹因此由她们来侍奉男女主人的起居对于正妻来说有足够的安全感。
顺便承担照顾男主人的起居生活,在正妻不方便的时候承担起正妻的义务。通房丫头是可以升级为妾的,但是如果升级到侧妻或者正妻那就需要极大的机缘在这里面了。其实通房丫头在身份上与妾室没有差别,就是叫法不同而已。她们的身份也是被主人所认可的,生下的孩子也会按照庶出享有一定的继承权,但是相对的继承权肯定掌握在嫡长子的手中,这一点在当时是不会改变的。
比较有名的陪房丫头就是宋福金,她原本就是一名丫环,与王氏一同嫁到徐知诰家,恰巧的王氏多年未曾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宋福金便承担起这个责任,成了通房丫环。宋福金肚子也比较争气,顺利的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转变身份成了侧妻。
王氏心里不妒忌是不可能的,就这样没过多久,王氏就去世了。徐知诰事业越做越大,比较后面成了南唐的开国君主,而徐金福也成了皇后,成为了人生赢家。
总而言之就是丫头是一个统称,包含陪房丫头与通房丫头。陪房丫头是作为女方的陪嫁,与小姐一起嫁入男方家中。通房丫头则是陪房丫头承担起女主人的义务,照顾男主人的起居,也是妾室的一种,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古时陪房称谓:媵《汉语大词典》: “古代指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古代称姬妾婢女”《汉语大字典》: “古代嫁女时随嫁或陪嫁的人”、“小妻”
“庶贱者,服役的人”
语义范围:不仅指随嫁的婢女还指随嫁的仆人,在先秦还有随嫁的臣子、僮仆的含义,如:
《史记·秦本纪》:“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急就篇》:“妻妇聘嫁赍媵僮,奴婢私隶枕床杠。”
《寿何母薛太安人八十序》:“余又闻太安人之始于归也,尽辍奁俱媵仆以嫁小姑。”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丫鬟分为很多种,比如陪房,通房丫头,陪嫁丫鬟,侍寝丫鬟等等,在丫鬟当中也分三六九等,那么我们今天就讲讲陪房和通房丫头这两个听起来意思非常接近的丫鬟名词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首先就是陪房,陪房指的是随嫁的婢仆,就是跟着自己的主子嫁人而随着嫁过去的丫鬟,也算是这些嫁出去的小姐的活嫁妆。并且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全家跟着小姐到夫家的奴才能称为陪房。所以“陪房”还是有要求的。
而通房丫头听起来跟陪房差不多,那么这两个的区别在哪里呢?先来说说什么是通房丫头,通房丫头就是正室的陪嫁,或者是从服侍自己的大丫鬟中选出来的,一般都要服侍正室,也就是说通房丫头必须是要和正室挂钩的。
我们都知道,正室在妻妾之中地位是相对较高的,那通房丫头自然在丫鬟当中的地位也是相对较高的。因为夜间要伺候主人,所以她的卧室是与主人的卧室是联通的,“通房丫头”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综上所述,很明显的可以看出,陪房和通房丫头的区别就在于通房丫头的地位比陪房来得更高,并且如果未婚的陪房丫头如被主子信任的话,是可以被提拔为通房丫头的。
通房丫鬟,一般是妻子结婚的时候带到夫家的,较好初是作为夫人身子不爽利的时候作为替代品的
通房丫鬟∶旧时指名义上是婢女,也就是同女主人一同嫁到男方家的陪嫁的人,实际是姬妾的人。
古代陪房的婢女称为通房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