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贪天之功:语出《左传·僖二十四年》。
竭泽而渔:语出《吕氏春秋·义赏》。
师直为壮: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人莫予毒: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危如累卵:语出《韩非子·十过》。
兵不厌诈:语出《韩非子·难一》。
艰难险阻: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行将就木: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语出《左传》:子有四方之志。
渭阳之情:语出《诗经·秦风·渭阳》。
楚成王: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叔詹谏: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左传》:文公其能刑矣,三罪而民服。《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不失赏刑之谓也。
孔子: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
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司马迁:晋文公,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及即位而行赏,尚忘介子推,况骄主乎?
荀彧: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
司马贞:重耳致霸,朝周河阳。
林同:伐蒲君父命,校者是吾雠。披直寺人耳,钥麑信有谋。
顾颉刚:“晋文公的主要功绩是城濮之役遏住了楚国,使他们不得向北发展。晋襄公的主要功绩是崤之役遏住了秦国,使他们不得向东发展。有了他们父子,春秋时的中原诸国才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才渐渐孕育了后来诸子百家的灿烂文化。”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
2、贪天下之功以为己力;
3、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4、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受,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
5、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
6、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
7、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功以为己力乎;
8、下义其罪,上赏其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