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主要成就是“卧薪尝胆,复兴吴国”
1. 发动割据之战:勾践带领越国军队多次进攻吴国,在“割据之战”中击败了吴王夫差,结束了越国长期处于吴国控制之下的局面。
2. 建立城邑:勾践重视城邑建设,深化行政体制和土地制度改革,推动越国经济发展。
3. 提倡文化:勾践重视文化教育,提倡礼仪儒教,推广文字,并创办越王庙等文化机构。
4. 强化军事力量:勾践注重军队建设,壮大海陆军力量,不断进行边境巡逻和抵御外敌入侵。
总体来说,越王勾践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国君,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策马还长,尽忠报国。因为勾践是吴国的一位重要君主,他坚持抗击越国的侵略,并较好终获得了胜利。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计划,不懈努力地推进这些计划,并始终尽忠报国。在中国历史上,他被誉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奉献精神的杰出人物。如果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勾践坚守自己的信仰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后世留下了具有启示性的经验。他所表现出的信念、勇气和毅力一直是人们所敬仰和称赞的。同时,他们的成功也展示了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并向我们显示出了胜利的真正精髓——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卧薪尝胆,成就百年霸业。
越国在消灭吴国后,越王勾践首先将吴国当年夺取的领土,归还给各个国度,然后迁都琅琊,被周天子封为霸主。
勾践死后,从公元前446—前410年,在其曾孙朱勾统治下,越国先后兼并了滕国、郯国,并使莒国成为附庸国。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和齐、晋、楚并称为诸侯四强。
墨子曾这样评价当时的越国:“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朱勾之后,越王翳即位。趁当时齐国田和篡权内乱,出兵攻打齐国。齐国大将要求反攻,夺位成功的田和回答:“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不敢与越国正面交战,可见当时越国之强盛。
越王勾践的故事概括: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后,假装投降,在吴国饱受屈辱,每天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国之耻,终博得吴王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终究越打败了吴国。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由于其父允常不肯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又支持阖闾弟夫概自立,两家结下了怨仇。阖闾趁越国有丧事之机,兴兵讨越。在槜李之战中,越军射死了吴王,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夫差继位后,发誓要报越国杀父之仇。公元前494年,吴越夫椒之战中,勾践一败涂地,被困在会稽山。
打了败仗的勾践听取了臣下文种、范蠡的意见,答应卑辞向吴国求和,等待时机以再图大业。文种通过吴臣伯嚭说服吴王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勾践夫妇入吴为奴,在阖闾墓旁的石室里喂养马匹。他们小心地侍候着吴王,百依百顺,忍饥挨冻,毫无怨言。整整三年,吴王终于相信他们已臣服了,决定放他们回国。回到越国后,勾践迁都会稽,重修政制,用较好快的速度复兴国度。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原意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后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越王勾践的成就相对较大的就是三千越甲吞了吴,然后组织徐州会盟声威大震。在当时被中原各国视为野蛮人的越国,却能够让中原大国瑟瑟发抖。
就连周天子周元王也使人赐勾践胙肉,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霸主),虽然越王勾践的辉煌是短暂的,但是还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灭吴称霸
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前475年,越兵围困吴国。前473年,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6] 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7] 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比较后面的一个霸主了。